浏览人次: 16024

入学 Q & A

2008.08.18  李宗薇老师撰写
2011.03.12  更新
2013.11.22  更新


一、贵所有哪些班别?请问入学有哪些管道?有没有申请入学?
  传科所自101学年度(民101年8月)与课程所合并为课程与教学传播科技研究所。目前有博士班(教育传播科技组)、教育传播与科技硕士班(日间硕班)、教育传播与科技硕士学位在职进修专班(夜间班)。三种班都没有申请入学。
  博班与日间硕班均有入学考及推甄两种管道。103学年度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入学考有重大变革,两班考科均缩减为一科,且免除口试,详细资讯请详阅招生简章。
  硕班入学考约12月至1月网络报名,3月举行笔试。推甄约10月报名,第一阶段为资料审查,通过者进入第二阶段口试。日硕推甄设定的对象为有实作作品者,作品如影音多媒体、平面设计、网页设计、采访文稿、教案等。




二、博班考哪些科目?如我硕士非教育科技领域,是否要补学分?
  博班考教育研究方法论与教育科技原理。如硕士学位非属教育科技领域,须补修核心课程6 学分(此6学分不计入毕业学分),核心课程由本所教师依学生背景决定。



三、日硕班与在职专班考科为何?怎么计分?需要上补习班准备吗?
  日间班考科仅是在教学设计、传播概论、电脑多媒体概论三门考科中选考一门。在职班考科为「教育现象分析」,以往的书面资料删除。计分方面,日间三组化为T分数,在职班则除考试分数还采计服务年资。
  至于考试重点,民88年传科所筹备委员就定下入学考重点在基本知能,而非艰深理论,以「人人皆能回答,然深浅有别」了解考生程度。因为考试重点在基本理解,同学可自行研读、整理;然如同学觉得补习班的整理有帮助,我们也尊重。历年考题及各科参考资料可参考所网。




四、教学设计、传播概论多为问答题,阅卷老师评分是否会流于主观?
  命题委员在评分前都会先界定各题答案的效标,再反复推敲,使评分有其依据。建议同学回答时看清题意,以免答非所问;回答时无需「语不惊人死不休」,或揣测老师的意向而投其所好。



五、我大学主修既非教育,也非传播或资讯系,进来后是否会被认为血统不纯正?
  教育科技本就是 科际整合性质(interdisciplinary ),涵盖了心理、传播、学习、绩效、科技等领域,这种eclectic,可说是整合了多种不同的领域,也因此,不论学生背景为何,都会在某方面有所不足。 所上老师充分体认此点,将重点放在进入本所后的学习,故并未认定哪种背景的学生才「血统纯正」。
  资料显示,同学在本所就学及毕业后进入职场的表现,和大学的主修没太大关连,只要同学愿意下功夫学习,都能有水准之上的表现。




六、贵所有「基本功」,我个性蛮酷,又随兴,是否会「调性不符」?
  学习的表现除了 能力,还有学习态度,后者恐怕比前者还重要。人有调适的能力,进入研究所是另一个阶段,同学思考自己的未来后应懂得自我调节。再者,虽说「鉴往知来」,但 有时是现在的表现未必延续过去,如「小时了了」的例子;同样,也看到不少大学搞不清方向的同学,进来后有所体悟,都有亮眼的表现。
  教学科技本就在探讨各种情境脉络的学习,所上老师也都基于此理念激发同学的潜能。读研究所是一个全新的开始,请同学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朝着标竿迈进。




七、我的资讯能力普通,也不懂程式,如进贵所,「网站设计与经营」 之类的课是否会读不下去?
  请勿担心,本所老师都会从基础教,「程式设计」、「网站设计与经营」等也不例外。老师会考量同学的个别差异,只要同学跟着老师的引导循序渐进,都可达到目标。此外师长以及同学也都乐于协助,甚或自组「ASP战斗营」、读书会、工作坊等,请老师、学长指导。



八、日间班与在职专班课程安排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其一,上课时间日间班的课大都在日间,在职专班为夜间。但有些日夜合开的课会在夜晚上课。
  其二,日间班学生有服务课程及英文资格考的要求,在职班则无。在职专班隔年招生。
  其三,日间班同学虽有在职者,但大多为专职学生,毕业后要面临就业竞争;在职班同学历年以来均为在职人士。
  其四,在职班的课多为两学分,上课方式采隔周上。两个班目标不同,故在开课、学分数等都有差异。同样的老师教同样名称的课,也会调整教学的重点。
  至于本所正派经营的理念及对学生基本功的要求,无论日间或在职均相同。




九、我在外县市工作,打算读在职专班,但贵所在台北,通勤很花时间,能否将十八周的课密集为六周?
  因考虑在职班学生有工作,故两学分的课大都为隔周上课,每次四节课的方式进行。换言之,一学期18 周,仅需上课九次,以减少学生在工作地与学校间的奔波。此外,本校位于交通方便的大安区,捷运、公共汽车可达,节省同学交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