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人次: 22793

课程与教学硕士班简介

壹、简介
  课程与教学硕士班(原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奉准于民国858月成立,86学年度开始招收硕士班学生,为国内首创课程与教学研究所。87年增设教学硕士班。民国909月奉教育部90.9.19台(九○)师(二)字第90116104号函核定自91学年起增设博士班。92学年增设课程领导与管理硕士学位在职进修专班。


贰、课程理念

  本班以培育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评量之研究与实务人才为主,辅以培养国民教育阶段之课程与教学领导与管理人才。研究重点包括国民教育阶段各学习领域之课程与教学理论、课程发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习评量及教师专业发展等。

  硕士班/硕士在职专班课程朝教育专业知能与实务工作结合之方向规划,并依据下列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一)配合教师专业与终身发展理念,以教师即研究者为课程设计原则。
  (二)结合当代课程趋势与政策发展趋向。
  (三)强化研究方法与理论基础。


 

参、教育目标
一、基本能力指标
  (1) 具备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与课程设计、教学应用的能力。
  (2) 熟练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具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
  (3) 具有对课程与教学相关议题的批判与反省的能力。
  (4) 养成现代化课程领导与管理的知能。
  (5) 掌握当代课程与教学趋势及政策发展趋向。
  (6) 了解课程与教学理论的趋势及其本土应用途径。

二、教学目标
  本硕士班以培育课程发展与设计、教学系统设计、教学方法及学习评量之研究人才与专业实务人员为主,辅以培养国民教育阶段之课程与教学领导人员。在博士班方面,以培养大学、教育研究机构所需之课程与教学研究人才,以及具有专业研究能力的学校教师及课程与教学领导人才。



肆、
核心能力
  一、硕士班

     (一) 课程与教学设计的专业知能
     (二) 规划与执行学习方案之高层思考与团队协作能力
     (三) 运用适切研究方法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课程与教学方案的反思与创新能力
     (五) 关心教育议题并认同教育工作的价值

  二、硕士在职专班
     (一)认同专业工作价值并认真完成任务
     (二)与人共同发展课程与教学方案之协调合作能力
     (三)解决学校课程与教学问题之研究能力
     (四)课程与教学方案的反思与创新知能
     (五)以适切的课程教学方案协助弱势学生



伍、发展方向
一、强调课程与教学的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二、探究课程与教学领域重要趋势与议题。
三、结合理论与实际,协助发展学校课程、教学与教师专业。
四、发展于社会机构或企业的课程研发与设计,以及教学方法的知能。
五、加强所际、校际研究资源之互通,奠定学术交流之基础。
六、加强各国课程与教学之比较研究,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



陆、课程结构

一、硕士班 / 硕士在职专班
  由五大类学习内容构成:课程与教学基础课程、学理基础课程、研究方法论、课程研究领域课程、教学研究领域课程。
  修课要求:
须修毕符合入学年度之课程架构毕业学分。


柒、毕业要求
  本日间硕士班修业年限2至4年,学生应修毕30学分,夜间硕士班应修毕32学分。需修完「引导研究」课程始得申请论文计画口试,并完成硕士论文一篇。毕业前,应完成本所之学习护照制度规定,如参与学术活动或进行论文发表等。


捌、课程愿景
专业、精进、实践、创新


玖、进路

一、担任教育研究机构研究人员
  本
强调课程与教学领域重要趋势与议题的探究,具有批判与反省的能力,可服务于政府教育研究部门或大学研究单位等,成为优秀的研究人员。

二、从事教材发展机构之研发工作
  本
提供资讯化教材设计,教科书研究等课程,并定期与中华民国教材协会合办研讨会,期能发展学生未来在社会机构或企业的课程研发与设计知能。

三、担任中小学教师及行政人员
  本
致力于结合课程与教学的理论与实际,协助发展学校课程、教学与教师专业,并养成现代化课程领导与管理的知能。

四、任教于大学院校
  本
毕业博士生为课程与教学领域之高阶专业研究人才,具备探究课程与教学领域重要趋势与议题的能力,可参与大学院校之研究人才应聘或投入课程与教学相关研究机构工作。

五、报考公职人员考试进入公部门
  本班学生具备课程与教学的理论基础,可报考高普考之教育行政、一般行政等等。历年毕业生参加各县市候用校长、主任遴选,屡获佳绩。

六、学术研究
  本
培育之毕业生不仅熟练课程与教学的研究方法,且具备进一步学术研究之知能,可继续于课程与教学或相关领域的深造,成为课程教学领域之学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