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林佩璇 |
---|---|
电子邮件 | phlin@tea.ntue.edu.tw |
联络电话 | 55065 |
职称 | 教授 |
研究专长 | 课程发展与评鑑、行动研究、教学方法论 |
授课领域 | 博士班:教学理论专题研究、教学研究方法论 硕士班:教学理论研究、教学革新、课程设计与发展、行动研究、教学社会学等 |
面谈时间 | 1102: 周一3-4节、周二5-6节 G716 |
年度 | 论文名称 |
---|---|
2015 | 合作学习的实施, 研习资讯, 8, 5,6 |
2009 | 课程行动研究的实践论述-从自我到社会文化, 教育实践与研究, 22, 2, pp95-122 |
2008 | 教学评鑑作为教师专业判断启蒙之眼, 国民教育, 48, 4, pp30-39 |
2007 | 台湾教学行动研究运动--走入鸿流,走出泥淖,迈向新视野, 课程与教学季刊, 10, 2, pp35-51 |
2007 | 台湾教学行动研究运动--走入鸿流,走出泥淖,迈向新视野, 课程与教学季刊, 10, 2, pp35-51 |
2007 | 教育领导与教学革新—建构实践反省的教学文化, 教育研究月刊, 153, pp18-30 |
2005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作为教师实践知识的伸展台, 国立台北师范 学院学报, 18, 1, pp95-124 |
2004 |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脉络与现况研究,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 17, 2, pp35-56 |
2004 | 迈向课程实践理论化的行动研究, 师大教育研究集刊, 50, 3, pp123-143 |
2003 | 空言无物、行之无悟?课程行动研究中的实践反省, 师大教育研究集刊, 49, 3, pp195-219 |
2003 | 课程行动研究—从专业成长剖析教师角色转化的困境, 课程与教学季刊, 6, 3, pp129-146 |
2002 | 行动研究的知识宣称—教师实践知识,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学报, 15, pp189-209 |
2002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知识基础--教师实践知识, 师大教育研究集刊, 48, 3, pp183-210 |
2002 | 课程统整在九年一贯课程革新中的理念与实践, 教育研究资讯双月刊, 10, 4, pp99-119 |
2002 | 教学知识之研究:从研究典范的转移到整合理解, 课程与教学 季刊, 5, 3, pp17-33 |
2001 | 行动研究在课程发展中的理念与实践, 课程与教学季刊, 5, 2, pp81-96 |
2001 | 过程-结果典范的教学研究, 研习资讯双月刊, 18, 2, pp45-56 |
2001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 教育研究双月刊, 9, 4, pp83-96 |
2000 | 行动研究与课程发展, 研习资讯双月刊, 17, 4, pp36-41 |
2000 |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背景探讨, 研习资讯双月刊, 17, 1, pp50-62 |
1993 | 合作学习在中、小学的应用, 中县文教, 12,13 |
1993 | 台湾省高级职业学校合作学习教学法实验研究, 教育研究双月刊, 1, 1 |
1992 | 合作学习方法简介, 教与爱, 39 |
1991 | 合作学习在小学的应用, 研习资讯双月刊, 8, 8 |
年度 | 论文名称 |
---|---|
2011 | 学校课程实践中文化回应之探究-一个美国小学的观察, 第十三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 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 |
2010 | Improving curriculum practice through action research in Taiwan, AERA annual meeting, Denver, CO |
2009 | The movement of curriculum action research in Taiwan, ATE’s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 2009 summer conference, Reno, NV |
2009 | 建构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信实度-一个学校的个案研究, 载于第十一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 四川: 西南大学教育学院 |
2008 | 学校课程评鑑--教师参与的有机智能, 载于2008台湾教育学术研讨会 「e世代的教育与师资培育:研究、创新与评鑑」论文集 |
2007 | 课程行动研究的信实度, 第九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课程理论与课程改革(下), 中华民国教材研究发展学会 |
2007 | 国民中学「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实施之研究, 教科书政策实施研讨会,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2006 | 从实践中反省---教师行动研究的下一步, 第一届师资培育课程与教学论坛—教学基本能力, 国立台北教育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2005 | 台湾的课程行动研究运动,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2004 | 评鑑理念、基础、与运作---课程和教学改进, 九年一贯课程师资职前教育研习会 |
2004 | 跃然于学校本位课程评鑑中的教师实践知识, 「课程与教学革新的反省与前瞻」学术研讨会暨第十届课程与教学论坛, 辅仁大学师资培育中心 |
2003 | 以学校本位课程评鑑作为教师实践知识的伸展台, 教育论坛: 课程的领导与管理, 台北:师范大学 |
2003 | 课程行动研究---迈向课程实践理论化, 师范院校学术论文研究会,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
2003 |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脉络与现况研究, 九年一贯课程师资职前教育研习会,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
2003 | 析探课程方案评鑑的理论基础, 第五届两岸三地课程理论研讨会—课程领导与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甘肃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
2002 | 课程行动研究中的教师角色, 香港教育研究学会2002年国际研讨会, 香港:中文大学 |
2002 | 课程方案评鑑的理论基础, 台北市立师院学院九年一贯课程研讨会, 台北:市立师范学院 |
2001 | 课程统整的理念与实践, 慈济大学九年一贯课程研讨会, 花莲:慈济大学 |
2001 | 行动研究在课程发展中的理论与实践, 课程教材革检讨与展望系列座谈会(3), 台北: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
2001 | 九年一贯课程的内涵与特色, 中原大学主辨九年一贯课程研讨会, 中原大学 |
2001 | 台湾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背景与理念,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主辨两岸三地学校本位课程之比较研讨会, 台北: 国立师范大学 |
2000 | 行动研究对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启示, 中国教育学年会, 台北: 国立师范大学 |
2000 | 教师在学校本位课程发展中的角色任务, 淡江大学九年一贯课程研讨会, 淡江大学 |
2000 | 个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应用, 中正大学「 质的研究」研讨会会议, 中正大学 |
年度 | 书名 |
---|---|
2015 | 厘清课程革新理念定位教师角色, 九年一贯课程再造, 中华民国与课程教学学会 |
2008 | 课程评鑑的类推──演绎、归纳、实践, 课程 评鑑: 理念、研究与应用 |
2007 | 课程行动研究的表述──跳脱形式资料的独白, 课程改革的挑战与省思 |
2006 | 反应评鑑—从实用导向的观点谈课程改进, 热情卓越新典范,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
2005 | 黄政杰、林佩璇, 合作学习, 台北: 五南 |
2004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中教师实践知识之研究, 台北: 高等教育 |
2004 | 学校课程实践与行动研究 |
2004 |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与评鑑 |
2004 | 教学革新、教师格知---谈教师实践知识, 深耕 与创新---九年一贯课程之有效教学策略,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 |
2000 | 教师行动与研究––课程与教学实践, 教育部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 |
2000 | 合作学习, 教学原理 |
2000 | 教师行动与研究––课程与教学实践, 教育部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 研习会 |
2000 | 个案研究在教育研究上的应用, 质的研究方法, 中正大学教育研究所 |
2000 | 行动研究和学校本位课程评鑑, 新世纪的教育愿景, 中国教育学会 |
计画类别 | 年度 | 计画名称 | 参与人 | 职称/担任之工作 | 计画期间 | 补助/委讬或合作机构 |
---|---|---|---|---|---|---|
研究计画 | 2011 | 学校课程实践中教师对文化回应之反思: 一个学生文化背景多元美国小学之个案研究 | 国科会100年度(第49届)补助科学与技术人员国外短期研究计画 | |||
研究计画 | 2011 | 建构学校课程实践中文化回应判准之研究(I)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11 | 建构学校课程实践中文化回应判准之研究(I)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11 | 建构学校课程实践中文化回应判准之研究(I)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10 | 课程评鑑的类推研究—国小教师对课程品质的诠释与课程实践(II)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9 | 课程评鑑的类推研究—国小教师对课程品质的诠释与课程实践(I)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9 | 中小学课程发展历程之研究 | 大同大学委讬 | |||
研究计画 | 2008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信实度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7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信实度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7 | 国民中小学教科书未来政策专案评估工作计画成果报告 | 黄嘉雄、周玉秀、徐超圣、林佩璇、林曜圣 | 教育部委讬。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国民教育学系、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
研究计画 | 2007 | 国民中学「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实施之研究 | 黄光雄、欧用生、陈伯璋、林佩璇 | 吴凤大学委讬 | ||
研究计画 | 2006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的信实度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5 | 课程行动研究中教师实践反省---整合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5 | 教师专业发展整合研究子计画二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研究子计画三:课程与教学深耕种子团队服务计,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之研究 | 李俊湖、林佩璇、钟添腾、洪咏善 | 教育部国立教育研究院筹备处 | ||
研究计画 | 2005 | 教师专业发展整合研究子计画四:大学与中小学携手深耕计画对教师专业发展影响之研究 | 李俊湖、林佩璇、陈锦莲 | 教育部国立教育研究院筹备处 | ||
研究计画 | 2004 | 课程行动研究中教师实践反省---整合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3 | 学校本位课程发展的脉络及现况研究 |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
研究计画 | 2003 | 课程行动研究中教师实践反省---整合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2 | 学校本位课程评鑑中教师实践知识之研究 | 国科会补助专案 | |||
研究计画 | 2002 | 国民小学九年一贯课程教科书评鑑指标 | 黄嘉雄、林佩璇等 | 国立台北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 ||
研究计画 | 1994 | 合作学习对小学社会科学习成就及态度的影响 | 黄政杰、林佩璇 | 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 ||
研究计画 | 1992 | 台湾省高级职业学校合作学习教学法实验研究 | 黄政杰、林佩璇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研究中心 | ||
研究计画 | 1992 | 合作学习方式对国小数学科学习成就影响之研究 | 谢水南、林佩璇 | 台湾省国民学校教师研习会 |
国家 | 学校名称 | 系所 | 学位 |
---|---|---|---|
台湾 |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 | 教育研究所 | 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