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薇老师] 传科所基本功之二.尽份随缘的从容

  • 2005-12-03
  • 网管同学教传组
  上一篇盛暑写的「基本功之一」犹历历如昨,而此刻已经是岁暮十二月;所上的期中考、资格考笔试都已经结束,学期过了三分之二。

  对每一位学生来说,考试多少都意味着压力,不是轻松事。当考卷改完发回时,对于考得好的同学,会觉得努力得到肯定,之前的辛苦也值得;然当结果不理想,甚或原以为有把握的却没答好,心情自是郁卒。我不愿意说考试的结果本就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固然可按分数排序 (ranking),让同学知道自己在群体的相对位置,但所上的考试,无论形成性或总结性,是让师生检视教与学的结果,进而检讨改进,而非排高下,故同学竞争的对象是自己而非其他同学,倘若大家都表现佳,评量结果不需常态分配,可以是偏态。

  听几个硕一同学说没考好,颇感懊恼。我进一步问同学原因,有同学说原以为翻翻书就可发挥了,看到考题才知这样不够,因为许多题问的是课本知识,没仔细看又没 整理,答的就零零落落;硕二考题多为发挥题,不能只照课本,要有个人的综合分析与看法。有些同学对于结构式的问题较能掌握,但综合能力或个人观点则不足。 显然,如以为考试就是把书本的内容搬到考卷上,这想法在研究所阶段有待调整,如仍执意要找单一的标准答案,恐怕误解了研究所教学在多元探究的本质,所上理 论课程,强调同学观察、分析或看事情的角度,希望对于问题的探讨能更全面、多元、更周延。

  一如「谦受益,满受损」,面对考试结果我们也应「胜不骄、败不馁」,平常心看待。成绩理想值得嘉许,但勿忘学术之路迢遥,得靠一点一滴累积的功夫,稍事歇息 后仍要继续前行。倒是如考的不理想,后续反应倒值得关注,是假装没这回事,还是要低落自责一阵?还是觉得羞于见老师,看同学也形见绌,干脆自己封闭起来?

  人生有高低起伏,这是常态,一帆风顺、万事如意只是祝福wishful thinking。置之不理,那是逃避,是以为把头埋首沙堆就以为没事的鸵鸟。考不好觉得难过、自责,甚或不想见老师同学,此乃人之常情,但要适可而之。考试结果不如预期,第一步是自省,真实、客观的评估自己的表现,然后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读书方法不对,答题技巧不好(一段到底宣洩式),还是用功不够?记得ID首要步骤也是指认出问题,问题确定后之后接续的行动才可能,这是「慎乎始」。 IDer的特质要勇于面对现实,虽然现实不尽美丽甚或残酷,but we are strived for it. 唯有面对现实、正视问题,才可能解决问题。

  人是多面向的,评量也应尽可能多种途径、管道蒐集资料,故所上老师不会仅以成绩评价同学,再说,不过就是一次考试,省思后要放下,如同船过水无痕,为接下来的工作努力,而不是沈溺在失落的情绪中。再说,人生是马拉松,无须因一时的不顺而灰心丧志。想到「吾不得中道而行,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年轻人可贵处的就是不屈不挠、愈挫愈勇。

  七年级生未必尽是娇贵、自我中心的草莓族,这些年来反倒看到许多自我要求高的学生,未臻理想时常自责不已。当老师的看到同学努力向学当然很高兴,但也知世事 难料,有时努力未必与结果相符,只要自己尽了力,当结果非如预期,也当坦然。这是「尽人事而后听天命」,积极的自强不息,但要求自己尽本分,而非消极的听 天由命,让外在因素主宰一切。只要尽了力,能从容面对各种可能的结果,那是随缘。

  惑不只是知识,面对人生之惑,我们的态度、价值观远远超过知识与技能。希望所上这群莘莘学子学到的不只是知识技能,还有那份从容,赢得起、也输得起的气度。如同魔戒影片第一集灰袍人Gandalf掉落峭壁下,第二集Gandalf蜕变为白袍人 stronger & wiser。人生哪可能事事顺心,但遭逢挫折要勇于从中学习,并调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更豁达更坚强,这才是「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