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薇老師] 傳科所基本功之二.盡份隨緣的從容

  • 2005-12-03
  • 網管同學教傳組
  上一篇盛暑寫的「基本功之一」猶歷歷如昨,而此刻已經是歲暮十二月;所上的期中考、資格考筆試都已經結束,學期過了三分之二。

  對每一位學生來說,考試多少都意味著壓力,不是輕鬆事。當考卷改完發回時,對於考得好的同學,會覺得努力得到肯定,之前的辛苦也值得;然當結果不理想,甚或原以為有把握的卻沒答好,心情自是鬱卒。我不願意說考試的結果本就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固然可按分數排序 (ranking),讓同學知道自己在群體的相對位置,但所上的考試,無論形成性或總結性,是讓師生檢視教與學的結果,進而檢討改進,而非排高下,故同學競爭的對象是自己而非其他同學,倘若大家都表現佳,評量結果不需常態分配,可以是偏態。

  聽幾個碩一同學說沒考好,頗感懊惱。我進一步問同學原因,有同學說原以為翻翻書就可發揮了,看到考題才知這樣不夠,因為許多題問的是課本知識,沒仔細看又沒 整理,答的就零零落落;碩二考題多為發揮題,不能只照課本,要有個人的綜合分析與看法。有些同學對於結構式的問題較能掌握,但綜合能力或個人觀點則不足。 顯然,如以為考試就是把書本的內容搬到考卷上,這想法在研究所階段有待調整,如仍執意要找單一的標準答案,恐怕誤解了研究所教學在多元探究的本質,所上理 論課程,強調同學觀察、分析或看事情的角度,希望對於問題的探討能更全面、多元、更周延。

  一如「謙受益,滿受損」,面對考試結果我們也應「勝不驕、敗不餒」,平常心看待。成績理想值得嘉許,但勿忘學術之路迢遙,得靠一點一滴累積的功夫,稍事歇息 後仍要繼續前行。倒是如考的不理想,後續反應倒值得關注,是假裝沒這回事,還是要低落自責一陣?還是覺得羞於見老師,看同學也形見絀,乾脆自己封閉起來?

  人生有高低起伏,這是常態,一帆風順、萬事如意只是祝福wishful thinking。置之不理,那是逃避,是以為把頭埋首沙堆就以為沒事的鴕鳥。考不好覺得難過、自責,甚或不想見老師同學,此乃人之常情,但要適可而之。考試結果不如預期,第一步是自省,真實、客觀的評估自己的表現,然後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讀書方法不對,答題技巧不好(一段到底宣洩式),還是用功不夠?記得ID首要步驟也是指認出問題,問題確定後之後接續的行動才可能,這是「慎乎始」。 IDer的特質要勇於面對現實,雖然現實不盡美麗甚或殘酷,but we are strived for it. 唯有面對現實、正視問題,才可能解決問題。

  人是多面向的,評量也應儘可能多種途徑、管道蒐集資料,故所上老師不會僅以成績評價同學,再說,不過就是一次考試,省思後要放下,如同船過水無痕,為接下來的工作努力,而不是沈溺在失落的情緒中。再說,人生是馬拉松,無須因一時的不順而灰心喪志。想到「吾不得中道而行,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年輕人可貴處的就是不屈不撓、愈挫愈勇。

  七年級生未必盡是嬌貴、自我中心的草莓族,這些年來反倒看到許多自我要求高的學生,未臻理想時常自責不已。當老師的看到同學努力向學當然很高興,但也知世事 難料,有時努力未必與結果相符,只要自己盡了力,當結果非如預期,也當坦然。這是「盡人事而後聽天命」,積極的自強不息,但要求自己盡本分,而非消極的聽 天由命,讓外在因素主宰一切。只要盡了力,能從容面對各種可能的結果,那是隨緣。

  惑不只是知識,面對人生之惑,我們的態度、價值觀遠遠超過知識與技能。希望所上這群莘莘學子學到的不只是知識技能,還有那份從容,贏得起、也輸得起的氣度。如同魔戒影片第一集灰袍人Gandalf掉落峭壁下,第二集Gandalf蛻變為白袍人 stronger & wiser。人生哪可能事事順心,但遭逢挫折要勇於從中學習,並調整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更豁達更堅強,這才是「行至水窮處,坐看雲起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