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薇老师] 四月天.许未来

  • 2005-04-28
  • 网管同学教传组
  四月接近尾声,校内的期中考、研究所入学考均结束;学期悄悄走过一半,而白天不知不觉中变长。

  三月周末仍有空爬山时碰到一位在别所师院任教的朋友,他庆幸自己去年八月辞了学务长,现在无官一身轻,相形之下,校 内兼行政的同事忙得人仰马翻,日以继夜。忽然问我你该不会兼行政吗?看我点头又接着说:「你们去年底有大学评鑑,二月提改大申请,这学期还有大学评鑑?」 我点头。这位朋友语带同情的说「你还年轻,人在公门好修行!」

  朋友的话有点像韦伯 (Max Weber)的「同情的了解」(sympathetic understanding),是将心比心的pep talk。年轻吗?与这位朋友比或许,但面对传科所其他三位三十郎当岁的老师,我顿时升级为LKK。年龄是相对的概念,常提醒自己要保持初心, Be young at heart,切不可倚老卖老。至于人在公门好修行?「修行」与「在公门」是两个非相关的概念,在公门者如无心修行,那依然故我;如一心修为,那么无论是否 在公门,皆能一沙一世界。至于工作对人的影响,我比较接近认知观点,因个人的体认、诠释而有异,不能一概而论。于我,兼所长是职责、是尽份,其馀的都谈不 上。

  可去年八月接掌所长一职以来,公事上一波接一波,几无喘息。无论改大申请或大学评鑑都意味着开不完的筹备会议,准备不尽的 报告与资料等。年初稍告一段落时,优秀的助教辞职,感觉顿时如失右臂。而没料着二月初春节前所上被指定提出「数码内容学系」新系的申请,以便赶上月底学校 送部的「转型与改大申请案」,这可不是轻松的寒假作业,幸赖同仁鼎力支持,在定稿前开了数次修正会议。而例行的教学工作又因在职硕班不减反增,影响所及, 个人的研究几乎停摆,甚至连读书、教学准备、批改作业、论文等都得挑灯夜战或利用周末假日。这固然意味着我的时间管理能力得改进,不过另一方面,太多非做 不可的额外工作实非个人能掌控。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国内大学教师转化为恍如二十四小时不打烊的7-11?当然许多人会说眼前失业率不断攀升,你们有工作可 忙已经万幸了,还有什么好抱怨的?可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任重而道远,应当更行更远还生,而非竭泽而鱼终至功败垂成。如与先进或邻近国家的大学教师相比, 我们的教学负荷显然沈重的多,而当大学教师与「过劳死」的关系从问号变成等号,那可是深层的悲哀。

  师院行政人员的忙碌有结构性的因素,简言之,就是毕业生在教师就业市场中面临严苛的竞争,不得不转型因应。师院毕业生就业 市场急遽萎缩原因很多,如人口外移、出生率下降、景气不佳现职教师退休转业少,但主因是民八十四年师资培育法施行细则公布后,一般大学均可开设教育学程, 以致传统师范生铁饭碗的就业优势不再。若留意近年媒体不时有流浪教师四处奔波觅教职的报导,更印证了外在环境时移势转的变化。

  也许社会学的背景训练,让我深知社会变迁是常态,我们无法以不变应万变,让变迁停止、让未来等一等。面对变迁只有面对、正 视此一改变的现实,并自我调整、改进,如以鸵鸟的心态视而不见,那是自欺欺人,无济于事。想到达尔文的名言survival the fittest, 适者生存,变迁意味着汰旧换新,只有与时具进,才能历久弥新,不致在时代洪流中淹没;而能留存下来的,即或表象依然,定经过重新调适与定位的质变。变迁淘 汰了一些产业,但相对的也创造了新的需求,引发了新产业,而领导人应扮演领航者的角色,能以先一步的前瞻眼光见人之所未见,并有落实的方法策略,才不致事 倍功半徒劳无功。观诸人类历史上开创新局的人物,如唐太宗、郑和,林肯、晏阳初等人无不如此。

  五年多前,传科所还在筹备阶段时,就决定所的目标与课程以广义的教育训练为主轴,而非以小学教师为职志;除了教授理论,更 强调实作及整合的能力。虽然那时北师对于研究生修小学学程的名额并未设限,且我们对于本所修习学程的毕业生会是好老师深具信心,但这不是所的目标,这些在 所长的话曾再三阐明。而本学年度师院已奉教育部之令,三年内师培生名额仅能佔全校学生的一半,这对许多系所均是相当大的冲击。这方面我们很幸运,因为同学 充分体认就业市场不在中小学,硕一全班十多名学生中,修习教育学程的仅一人。

  忙碌的当儿,不时仍有令人振奋的好消息,第一件值得大书特书的是去年底钱老师与赵老师以雄厚的实力,一路过关,升等为副教 授。熟知升等作业的朋友都知道,在系所、全校名额的限制下,有一人能提送外审已经不容易了,更何况两人?而结果是两人皆顺利通过,更属难得,该放串长长的 鞭炮好好庆祝一番!两位老师升等是实至名归,除了有学术研究能力,更具备好老师的特质,热诚助人。两位在我任内聘用,除与有荣焉,也欣慰自己的眼光。资科 所刘远桢所长对传科的关爱丝毫未减,校内外有任何补助案都主动告知,甚或学校给新单位的补助专款也希望我们能享有,本诸「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刘所长希望所上有更先进的设备,让学生学得更紮实,与外界同步。另外继续担纲「教育网站经营」、「网站架设与管理」,并指导同学资讯实作发表。

  毕业生甚或还未毕业仍忙着写论文的同学也陆续传出就业喜讯。有毕业生通过激烈竞争进入资策会;有以资讯专长及得体应对在众 多角逐者中胜出取得中央部会专职;也有通过百馀人的竞争谋得银行教育训练专才的职务。同学的优异表现关键是同学自身的努力,但多少也和所上对品质、对课业 的要求,以及每位老师的身教有些关联,是师生与所上次文化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可努力以致之的。

  这也正回应了本篇的题目,明媚春光中,我能许大家一个什么样的未来?

  教育领域二十多年的历练,我深知为学要循序渐进,不可躐等,而用心与否则在细微之处。回顾当年筹备、草创本所的种种,不由 得有感而发, We’ve come a long way. 当年校务会议所上提出资格考要点时,校内颇多杂音,认为资格考是博士班的事情,别的硕士班都没有,何需标新立异?我发言表示职场竞争胜出的关键是毕业生的 实力与素质,请委员尊重多元,允许本所以资格考把关,我们并没有要求别的所跟进。因考量学生资讯的先备知能差异颇大,硕一暑假开设暑期战斗营,前两年由刘 所长亲授,这两年由刘老师规划、学长教学;硕二暑假同学仍忙着上刘老师义务教授的ASP战斗营,以为硕二上资讯实作展准备。希望毕业生不仅有知识技能,还 懂应对进退,所上设计服务课程,一年级生要洒扫内外、所办轮值,同学对于老师要执弟子之礼。或许会狐疑,这些不都是小学该教的吗?都研究生了,连这些还要 管?

  没错,这些都是不足挂齿的小事,但「莫因善小而不为」,从对细节的要求可看出我们的理想与执着。希望本所毕业生除了有知识、能力,更有品德、见识,能独当一面,因此我们重视长久被轻忽的生活教育、礼节、常规等小事。

  在多元、相对的时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当老师的无法唱独脚戏,得师生互动、学生有所感,这样学习甚或转变(transforming)才有可能,传科人的未来荣景不会凭空而来,要针对目标、看清方向、奋力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