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郁雯老師] 旅美札記(二)
週二下了第一場雪,Boulder 進入了冬季。對曾經在酷寒的Minnesota待過的我,冬天意味著諸多不便與危險;但這場雪卻是此間很多人企盼已久的。Colorado有許多著名的滑雪場,早在秋天各滑雪場就在促銷門票,沒有足夠的雪,滑雪場就無法開張做生意,而與滑雪相關的旅遊業、販賣雪具商店等也跟著受影響。環保團體趕忙機會教育一番,訴說保護環境讓氣候正常的重要性。
週三出席一場博士生的論文口試,題目是「意義建構」,研究者結合了認知心理學、電腦科學以及語言學,建構了一個以語料庫分析為基礎之語意統計模式。出乎我的意料,到場聽這場口試的人數約有30人, 幾乎擠爆討論室。來的人有研究生也有相關系所的老師,讓人感受到這個學習社群積極的學習精神。報告後的討論很精彩,研究生和口試教授唇槍舌戰,毫不相讓。 從他內容充實的論文和從容的答辯,不難看出他在博士期間所紮下的深厚基礎。後來我從其他教授口中得知,這篇論文在研究過程,就與口試委員有很多的討論,對 各種可能的質疑,早已思辨並檢驗過了。這樣的學習氛圍真令人羨慕。
最近的熱門議題是前不久的美國期中選舉。Colorado選出了民主黨的州長與參議員,但眾議員卻是共和黨的。Colorado的自詡是有智慧的選民,是選人不選黨的中間選民。他們說:The Republican wave broke on the Rocky Mountain. 他們選舉的方式與台灣不同,不限於一天投票,可以email投票,當然也就沒有選舉假。我有點好奇他們如何克服確認email投票的真實性以及投票期間票箱的安全維護。他們說只有未開發的國家才會有作票的行徑。不過,他們也承認這樣的事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另外,投票時,他們也同時公投市或州的議題,所以競選期間,報紙上有很多廣告是這樣的標題 ”3A, YES”,呼籲選民支持3A的 公投。依照你所居住地區的不同,公投的議題也會隨之不同。公投過的議題若無違憲或違法,則政府必須執行。我的同事說立法是非常複雜的過程,但是選舉卻是簡 化的程序。很多的議題所呈現的口號與實質內容有所出入,但選民只看到表象就投了票。所以一些有害政府運作的法案通過後,如刪減預算,讓政府處於無法運作的 狀態。我想選民很難抗拒減稅議案的誘惑吧。
提到政治,是因為不管我們是否喜歡政治,政治的影響力無所不在。剛開學時,我注意到校車在上課前40分鐘就來接小孩,實在是有點早。我想可能是我住在校車的起點站附近,所以孩子必須早些出門。但後來聽鄰居說去年校車晚些來接,今年因為經費的關係,校車做了路線調整,合併路線,減少校車數,所以每輛校車負責的幅員變大,學童在車上的時間就變長了。為了更有效的利用校車,Boulder 各級學校上學時間並不相同,小學第一節課是7:55,國中是8:40,高中則是7:30。校車先送高中生,再接小學生,最後送國中生。放學順序則是小學生2:40,高中3:00,國中3:40。
教育經費減少對學校的運作影響頗大。K-12雖 是義務教育,但小孩上學的第一天,學校呈現數字告知家長今年校方的經費減少多少,並指出經費縮減如何實際影響學校(如學校因此減少一位藝術老師之類)。開 學就向家長募款,他們設下每位學生家長捐款的基本額度。開學後,各種募款活動持續進行,譬如,有所謂的募款月,訂下預定募到的金額(此舉引發家長質疑這和 開學時的捐款有何不同);與蛋糕店合辦訂購感恩節蛋糕,蛋糕店將收益的一定比例回饋學校,等等。我聽到部分家長抱怨,孩子上學的負擔越來越高,因為家長也 得負擔放學後的課後課程費用。
這幾年對K-12教育影響最大恐怕是「No Child Left Behind」的法案。這個法案雖然讓聯邦政府大幅提高了教育經費,但也要求美國各州3-8年級的學生每年都得接受數學與閱讀的測驗,在10-12年級期間,則至少要測一次。科學則是在小學、國中和高中至少各測一次。學校每年必須公開報告其測試的結果,並達到該校應有的進步水準(Adequate Yearly Progress)。若連續兩年未能達到,就必須告知家長轉到其他學校的可能選項。文獻上有不少關於此一法案的影響之研究。來到這兒後,卻是近距離觀察到此法案之效應。CSAP(Colorado Student Assessment Program)這個詞經常在教育圈被提起,很明顯的,和以往相比,學校的考試比以往頻繁許多。
我的小孩在中學就讀,不少科目就是每週測試。這過程中為了防弊,也設下了諸多不甚合理的規範。例如,曾經有些學校為了提高測驗成績,會想辦法讓表現不佳的學 生在測試當天缺席。州因此規定,若學生缺席,得補考,未補考者一律以零分計。州考試成績並不影響學生的學期成績,所以學生考好的動機不高。一些自主性高的 家長,覺得考試對學習無益,還會在考試當天請假。雖然學區不同,學生能力不同,但是和過去一年比較以及同校教師間的比較,多少透露教師的教學成效。為了避 免弱勢學生被忽略,此法案也規定學校要報告各種弱勢學生的學習成就。因為我的小孩屬於英語學習者(也就是英語是他的第二語言),我收到學區寄來的信,告知 過去一年,這個學區在達成此類學生英語學習進展所設下三項目標上,有兩項未能達到。因應這個法案學校和教師必須有策略提高學生的測試表現,至於這些策略能 否真正幫助學生學習則是另一個議題。如何在教育成效監控和學校教學自主間取得平衡,是學生學習成就評鑑所面臨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