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人次: 16025

入學 Q & A

2008.08.18  李宗薇老師撰寫
2011.03.12  更新
2013.11.22  更新


一、貴所有哪些班別?請問入學有哪些管道?有沒有申請入學?
  傳科所自101學年度(民101年8月)與課程所合併為課程與教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目前有博士班(教育傳播科技組)、教育傳播與科技碩士班(日間碩班)、教育傳播與科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夜間班)。三種班都沒有申請入學。
  博班與日間碩班均有入學考及推甄兩種管道。103學年度碩士班、碩士在職專班入學考有重大變革,兩班考科均縮減為一科,且免除口試,詳細資訊請詳閱招生簡章。
  碩班入學考約12月至1月網路報名,3月舉行筆試。推甄約10月報名,第一階段為資料審查,通過者進入第二階段口試。日碩推甄設定的對象為有實作作品者,作品如影音多媒體、平面設計、網頁設計、採訪文稿、教案等。




二、博班考哪些科目?如我碩士非教育科技領域,是否要補學分?
  博班考教育研究方法論與教育科技原理。如碩士學位非屬教育科技領域,須補修核心課程6 學分(此6學分不計入畢業學分),核心課程由本所教師依學生背景決定。



三、日碩班與在職專班考科為何?怎麼計分?需要上補習班準備嗎?
  日間班考科僅是在教學設計、傳播概論、電腦多媒體概論三門考科中選考一門。在職班考科為「教育現象分析」,以往的書面資料刪除。計分方面,日間三組化為T分數,在職班則除考試分數還採計服務年資。
  至於考試重點,民88年傳科所籌備委員就定下入學考重點在基本知能,而非艱深理論,以「人人皆能回答,然深淺有別」瞭解考生程度。因為考試重點在基本理解,同學可自行研讀、整理;然如同學覺得補習班的整理有幫助,我們也尊重。歷年考題及各科參考資料可參考所網。




四、教學設計、傳播概論多為問答題,閱卷老師評分是否會流於主觀?
  命題委員在評分前都會先界定各題答案的效標,再反覆推敲,使評分有其依據。建議同學回答時看清題意,以免答非所問;回答時無需「語不驚人死不休」,或揣測老師的意向而投其所好。



五、我大學主修既非教育,也非傳播或資訊系,進來後是否會被認為血統不純正?
  教育科技本就是 科際整合性質(interdisciplinary ),涵蓋了心理、傳播、學習、績效、科技等領域,這種eclectic,可說是整合了多種不同的領域,也因此,不論學生背景為何,都會在某方面有所不足。 所上老師充分體認此點,將重點放在進入本所後的學習,故並未認定哪種背景的學生才「血統純正」。
  資料顯示,同學在本所就學及畢業後進入職場的表現,和大學的主修沒太大關連,只要同學願意下功夫學習,都能有水準之上的表現。




六、貴所有「基本功」,我個性蠻酷,又隨興,是否會「調性不符」?
  學習的表現除了 能力,還有學習態度,後者恐怕比前者還重要。人有調適的能力,進入研究所是另一個階段,同學思考自己的未來後應懂得自我調節。再者,雖說「鑒往知來」,但 有時是現在的表現未必延續過去,如「小時了了」的例子;同樣,也看到不少大學搞不清方向的同學,進來後有所體悟,都有亮眼的表現。
  教學科技本就在探討各種情境脈絡的學習,所上老師也都基於此理念激發同學的潛能。讀研究所是一個全新的開始,請同學以新的角度看待自己,朝著標竿邁進。




七、我的資訊能力普通,也不懂程式,如進貴所,「網站設計與經營」 之類的課是否會讀不下去?
  請勿擔心,本所老師都會從基礎教,「程式設計」、「網站設計與經營」等也不例外。老師會考量同學的個別差異,只要同學跟著老師的引導循序漸進,都可達到目標。此外師長以及同學也都樂於協助,甚或自組「ASP戰鬥營」、讀書會、工作坊等,請老師、學長指導。



八、日間班與在職專班課程安排上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
  其一,上課時間日間班的課大都在日間,在職專班為夜間。但有些日夜合開的課會在夜晚上課。
  其二,日間班學生有服務課程及英文資格考的要求,在職班則無。在職專班隔年招生。
  其三,日間班同學雖有在職者,但大多為專職學生,畢業後要面臨就業競爭;在職班同學歷年以來均為在職人士。
  其四,在職班的課多為兩學分,上課方式採隔週上。兩個班目標不同,故在開課、學分數等都有差異。同樣的老師教同樣名稱的課,也會調整教學的重點。
  至於本所正派經營的理念及對學生基本功的要求,無論日間或在職均相同。




九、我在外縣市工作,打算讀在職專班,但貴所在台北,通勤很花時間,能否將十八週的課密集為六週?
  因考慮在職班學生有工作,故兩學分的課大都為隔週上課,每次四節課的方式進行。換言之,一學期18 週,僅需上課九次,以減少學生在工作地與學校間的奔波。此外,本校位於交通方便的大安區,捷運、公車可達,節省同學交通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