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斌
姓名 王俊斌
電子郵件
聯絡電話 55734
職稱 教授
研究專長 教育哲學、教育社會學、能力取向理論研究、文化研究與多元文化教育、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
授課領域 當代思潮與教育、社會學與教育、文化研究與教育、多元文化課程研究、教育研究法
面談時間 1122:教授休假 Y734
年度 論文名稱
2021 師資培育課程基準改革之後:素養導向、能力發展與新教師專業, 台灣教育研究期刊, vol. 2, (6), 2021
2021 新數位原生世代的素養導向學習及其能力發展, 課程研究, 2021
2021 公辦公營國民小學實驗教育與職前師資培育課程之對應發展研究, 中正教育研究, vol. 20, (1), pp. 43-81, 2021
2020 多元文化、文化際與後素養導向-能力取向觀點的批判性擴展, 課程與教學研究季刊, vol. 2, (23), pp. 1-26, 2020
2020 建構我國師資職前教育階段教師專業素養及課程基準之研究, 教育科學研究期刊, vol. 65, (2), pp. 1-35, 2020
2020 文化際素養導向的國際教育及其教師專業發展, 教育研究月刊, vol. 312, pp. 79-97, 2020
2019 「自主學習」的想像、實踐與反思-從實驗理念到課程轉化, 課程研究期刊, vol. 14, (1), pp. 1-23, 2019
2018 網紅世代的自主學習-在展現自我與智慧學習之間, 教育研究月刊, vol. 296, pp. 31-46, 2018
2018 什麼才是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博雅─自由教育的理念:以美國早期大學發展為例, 通識在線, vol. 77, pp. 45-49, 2018
2017 教學領導與專業增能:TALIS 2013的省思, 教育研究月刊, vol. 284, pp. 29-53, 2017
2017 通識教育是否真的無助於專業能力發展, 通識在線, vol. 74, pp. 56-59, 2017
2017 變革中的師資培育制度與學校現場專業期待, 國家文官學院T&D飛訊, vol. 231, 2017
2017 論Immanuel Kant的想像力詮釋及其教育美學蘊義, 臺灣教育哲學期刊, vol. 1, pp. 47-77, 2017
2017 派代亞計畫:派代亞教育宣言》(一):在追求「跨域專長」潮流中重讀, 通識教育在線, vol. 69, pp. 44-48, 2017
2016 能動性、相對正義與教育的公共善-Amartya Sen 的能理取向理論及其批評, 關渡通識學刊, 12, pp. 1-21, 2016
2016 教育制度中的社會正義理論分析─多元觀點與比較基礎建構, 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 vol. 16, pp. 29-63, 2016
2016 論 M. Nussbaum 以公共情感為基礎的創發性正義 及其實踐, 哲學與文化, vol. 43, (11), pp. 41-60, 2016
2016 以學習共同體「Jump學習」概念探索教師專業發展的新可能, 師友月刊, vol. 588, pp. 9-13, 2016
2016 教育關係的愛恨糾葛與職場倫理的各自表述,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vol. 5, (6), pp. 8-11, 2016
2015 書評:《當代教育思潮》, 市北教育學刊, vol. 52, pp. 89-102, 2015
2015 泰國師資培育制度與教師素質管理機制之研究, 比較教育, vol. 79, pp. 27-57, 2015
2015 從教育選擇到能力涵育-關於學習權與教育實驗的爭議與展望, 教師天地, vol. 197, pp. 21-26, 2015
2015 非西方中心的學術風景描繪:另類社會科學。, 通識在線, vol. 50, pp. 37-39, 2015
2015 師資培育開放二十年:理想的許諾與失落,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vol. 44, pp. 73-105, 2015
2015 倫理之非理性源頭與後現代的德育意涵──由先驗條件、伊底帕斯情結到愉悅享用的轉折, 新竹師院初等教育學報, 9, pp. 1-22, 2015
2015 共有文化、生態智慧與教師永續素養 ─ C. A. Bowers與郭實渝觀點之研究, 市北教育學刊, 40, pp. 83-113, 2015
2015 兩種實用主義的道德想像力觀點研究-即興想像、自由反諷與道德教育, 教育學刊, 2015
2014 理性反思、敍事想像與倫理教育-論Peter Winch與Martha Nussbaum哲學思考的文學跨界, 興大人文學報, 54, pp. 34-36, 2014
2014 社會達爾文化的高等教育發展:是新種族還是新貴族?, 通識在線, 54, pp. 34-36, 2014
2014 是針砭良方?還是摸石渡河?-國際改革經驗對照下的台灣師資培育問題, 教師教育期刊, 2014
2013 民主時代的大學公民素養教育-Martha Nussbaum涵育人文理念及其實踐, 通識在線, 2013
2013 善的至高性與脆弱性-Murdoch與Nussbaum的立場及其德育蘊義, 教育研究集刊, vol. 59, 3, pp. 1-33, 2013
2013 論當代「能力取向理論」發展及其對高等教育研究之影響, 教育科學期刊, vol. 12, 2, pp. 1-22, 2013
2012 學校教育形式的理想與現實-「大學前的歲月」導讀, 通識在線, 43, pp. 27-29, 2012
2012 Amarya Sen的能力取向與育中的社會正義, 當代教育研究季刊, vol. 20, 3, pp. 171-189, 2012
2012 Martha Nussbaum論博雅教育─《涵育人文:博雅教育改革的古典辯護》一書評介, 40, pp. 32-35, 2012
2012 效用、基本善與能力發展─論「平等」的多元視野及其教育蘊義, 教育研究集刊, vol. 58, 2, pp. 37-69, 2012
2011 「良師典範」理念之合理性析辨, 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 102, pp. 19-44, 2011
2011 共有文化、生態智慧與教師永續素養 ─ C. A. Bowers與郭實渝觀點之研究, 市北教育學刊, 40, pp. 83-113, 2011
2011 論C. A. Bowers「共有文化」取向的生態教育理念及其實踐, 教育科學期刊, vol. 10, 2, 2011
2010 論Martha Nussbaum「能力取向」的正義觀與教育發展, 教育研究集刊, vol. 56, 2, pp. 41-69, 2010
2010 張亞齡,王俊斌, 什麼才算是多元文化教育?Maxine Greene的教育觀檢視, 教育科學期刊, vol. 9, 1, pp. 29-49, 2010
2010 Martha Nussbaum論博雅教育:《非為利益:為何民主需要人文素養》一書評介, 32, pp. 33-35, 2010
2010 論系譜學方法與主體化倫理問題之分析, 教育科學期刊, vol. 9, 2, pp. 31-52, 2010
2009 後數位時代的教學革新論述及其問題─在新教學論與陶養之間, 教育科學期刊, vol. 8, 1, pp. 21-42, 2009
2009 王俊斌,涂真瑜, 生態公民意識之倫理學分析-在恐懼、效益性與詩性想像之間, 教育學刊, vol. 33, 33, pp. 203-233, 2009
2008 Martha Nussbaum論人文涵養與「新」博雅教育(The “New” Liberal Education), 通識在線, 16, pp. 31-34, 2008
2008 知識論述與主體構成──教育改革的系譜學分析, 中正教育研究, vol. 7, 2, 2008
2008 後民主化狀況及其公民教育問題─一種趨向性對比範式的建構, 彰師大教育學報, 14, pp. 19-41, 2008
2007 個體自由、群體權利與全球公民─論人權理念的發展與教育實踐, 師大學報(教育類), vol. 52, 1, pp. 25-44, 2007
2007 潛能取向理論與教育公平性問題, 教育與社會研究, pp. 41-70, 2007
2005 人權、主體化、與道德教育。, 中等教育, vol. 56, 1, pp. 34-51, 2005
2004 論全球化的道德處境與論辯倫理學的先驗回歸, 師大教育研究所集刊(教育史哲專輯), vol. 50, 3, pp. 61-89, 2004
2004 道德教育理念發展的系譜考察(上), 實習輔導通訊, 19, pp. 11-16, 2004
2004 道德教育理念發展的系譜考察(下), 實習輔導通訊, 20, pp. 3-16, 2004
2003 科幻想像與人類圖像──對於科技發展應有的省思, 實習輔導通訊, 15, pp. 18-23, 2003
2002 論學校效能研究方法論的哲學反思─以Karl-Otto Apel知識人類學為例, 學校行政雙月刊, 18, pp. 38-51, 2002
2002 從「現象學反思」到「意識型態批判」──論Husserl與Apel的方法論對比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意義, 教育研究集刊, vol. 48, 3, pp. 35-69, 2002
2001 「合理化」概念的困境與教育研究者價值涉入的問題, 教育研究集刊, 46, pp. 81-106, 2001
2000 後現代藝術的表現形式及其美育蘊義, 國教學報, 12, pp. 1-20, 2000
1999 批判教育學做為希望轉化的可能性──傅柯式存在美學的對照, 教育研究雙月刊, 66, pp. 61-75, 1999
1998 教師角色分析與專業組織之發展, 教育資料文摘, 246, pp. 79-96, 1998
年度 論文名稱
2020 永續性、情緒能力與世界公民教育, 「未來教育的哲學省思」研討會暨臺灣教育哲學學會第四屆年會, 2020, 台北市
2020 情緒能力,正念能動性與同理批判思考教學論之建構, 第26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暨2020年國際社會學會期中研討會:全球化時代的教育課題, 2020, 嘉義縣
2020 什麼樣的「探究教學」會是真正以學習者為主體?, 108課綱素養導向學習的理念與實踐研討會暨第42屆課程與教學論壇, 2020, 南投縣
2020 Emotional capability, mindfulness agency and pedagogy for compassionate critical thinking,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Association 2020 Annual Conference, 2020, Online meeting
2020 Eco-capital, cultural commons and collective agency – Two experimental schooling cases for cultivating sustainable future,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Association 2020 Annual Conference, 2020, Online meeting
2019 Post-competency, capability conversion and public good: Two cases of capabilities-based school development in Taiwan,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Association 2019 Annual Conference, 2019, London, UK
2019 Sustainability, cultural capability and re-examined Chet Bowes’s eco-justice pedagogy, Human Development and Capability Association 2019 Annual Conference, 2019, London, UK
2018 Post-competency orientation and practical extension of public good index(PCI): A study of capabilities-based pedagogy, 日本東北大学教育学会第75回会議, 2018, 仙台市
2017 ㄒ, 第37屆課程與教學論壇, 2017, 台北市
2017 Competency, capability and learner-centered curriculum reform in Taiwan, Japan Society of Educational Sociology (JESE) 69th Annual Meeting 2017, 2017, Tokyo, Japan
2017 論正義感的道德哲學根源:是無私的理性裁判?抑或公正旁觀者?, 第一屆台灣教育哲學學會暨公義社會中的民主與教育研討會, 2017, 南投縣
2017 笨蛋,問題不在教育機會!-論教育世代不正義狀況與能力取向的處方, 第23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教育、社會階層化與社會正義, 2017, 台東市
2015 An analysis of Mencius’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Righteousness and Benefit ” and its critical comparison with “niti-nyaya” dichotomous framework of ancient Indian philosophy in Amartya Sen’s Idea of Justice, 2015
2015 論Immanuel Kant的想像力詮釋及其教育美學蘊義, 第二屆「教育美學」學術研討會, 2015
2015 新菁英論、能力平等與社會正義 -權貴資本主義如何進行高等教育的收編?, 「第21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教育改革與異化、邊緣化的新世代:教育社會學的觀點」, 2015
2014 論孟子「義利之辨」的三重詮釋及其對全球資本化狀況的可能回應-「義」即無上命令、最大效益抑或民本主義?, 2014
2014 論二種正義感的道德哲學根源分析:在理性自律與公正旁觀者之間, 正義、責任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2014年中國教育哲學第十七屆學術年會, 2014
2014 敍事想像與人文價值教育, 培育人性:現代性與人文價值教育學術論壇, 2014
2014 市場本位、能力取向與卓越教學的再概念化 ─在專業競爭力與個人能動性之間, 追求卓越的課程與教學學術研討會暨第31屆課程與教學論壇, 2014
2014 Can ‘poetic imagination’ be an alternative way for fostering social justice? A study of capability-based application of compassionate citizenry pedagogy in Taiwan, 2014
2013 在正反思維之間:辯證方法, 教育哲學研究方法:原理、步驟與實例, 2013
2013 課程研究的後現代轉向─敘事探究即課程文本理解, 2013年海峽兩岸建設性後現代哲學與教育高層論壇, 2013
2012 從社會學想像到世界公民素養教育-大學通識「社會學」課程的理想與實踐, 教育與多元文化通識教育研習營, 2012,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
2012 從社會學想像到世界公民素養教育-大學通識「社會學」課程的理想與實踐, 教育與多元文化通識教育研習營, 2012, 國立中興大學通識中心
2012 Dialectic of ‘Equality’ and Holistic Reflective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Justice: Some Cases of Educational Fairness of Taiwan., 2012
2012 論兩種「善」的觀點-至高、脆弱與道德教育, 「教育與哲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 2012,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
2012 Educational equality of what? A study of complementary framework for merging total 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individual capabilities functioning., 2012, Jakarta, Indonesia: Faculty of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Indonesia.
2012 關於「新」博雅教育理念之分析- 從多元文化教育到跨文化素養, 「跨界與創新」學術研討會, 2012, 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12 兩種實用主義的道德心理學觀點研究, 2012年中國教育哲學第十六屆學術年會, 2012, 北京,中國:首都師範大學
2012 教師即文化隱喻的中介者:在現代消費文明與傳統共有文化之間, 教育隱喻論壇, 2012,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系
2012 兩種實用主義的道德想像力觀點研究-即興想像、自由反諷與道德教育, 2012教育哲學學術研討會, 2012, 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系
2011 共有文化、生態智慧與教師永續素養, 2011年當代教育哲學論壇暨郭實渝教授榮退紀念研討會, 2011,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系
2011 識認旨趣、遞迴知識與教育學方法論, 楊深坑國家講座教授六秩晉六祝壽暨教育學研究與師資培育學術研討會, 2011, 國立中興大學惠蓀林場
2011 Shu-Ling Huang, Shih-Chang Hou, Jyh-Jong Lin, & Chun-Ping Wa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 in Taiwan., MESEC 2011, 2011
2011 Shu-Ling Huang, Shih-Chang Hou, Jyh-Jong Lin, & Chun-Ping Wang,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 in Taiwan., MESEC 2011, 2011
2010 論Amartya Sen對「平等」觀點的比較分析及其倫理意涵, 第二屆通識與教育哲學桌論壇, 2010,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10 詩性想像做為的一種美學取向的課程實踐方法, 科技與美的相遇:教育新觀點,學習新脈動學術論壇, 2010, 中國文化大學教育學系
2010 理性反思、詩性想像與倫理教育-論Peter Winch與Martha Nussbaum對小說文本的應用, 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哲學專業委員會第十五屆學術年會, 2010, 中國濟南山東師範大學
2009 論Martha Nussbaum「能力取向」的正義觀及其相關問題, 教育與哲學研討會, 2009,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學系
2009 Deconstructive justice and tolerance for difference in moral education., 35th Conference of the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AME)., 2009
2009 解構、非實體倫理與後教育學, 2009東アジア国際教育研究シンポジウム, 2009, 日本琉球:琉球大學生涯學習教育研究センター
2009 論課程中的資本文化再製現象與生態正義教學, 2009年中華民國環境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9,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
2009 生態文化與教育的語言隱喻-一種課程文本分析的教學轉化, 科技社會中的課程與教學變革學術研討會, 2009,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2009 世界主義與共同責任意識──全球化狀況下的公民教育問題, 培育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之教育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9, 國家教育研究院臺中院區
2008 新工具與舊問題-資訊社會下的教學樣態, 教育哲學圓桌論壇, 2008, 國立中央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2008 Authentic Equality, Poetic Justice and Positive Citizenship: Problems of Educational Fairness for ‘New Immigrant-Outsider’ in Taiwan., 2008
2008 論C. A. Bowers的生態正義教學論及其可能性:在經濟全球化與“Cultural Commons”之間, 第八屆當代教育哲學研討會, 2008,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2008 後民主化狀況及其教育問題, 中國教育哲學研討會, 2008, 中國上海師範大學
2008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另類學校的變革, 教育發展與革新的省思──哲學與歷史的觀察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8,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007 生態思維、正義邊緣與積極公民:全球化處境中的教育問題, 第十三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研討會, 2007,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07 能力取向理論與教育實踐:再議教育的公平性問題, 第六屆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政策的理論基礎與論述形成研討會, 2007, 南華大學
2007 另類教育即人性涵養-Dewey實驗學校簡史回顧(1896-1903), 漂流‧陶養‧教育2007另類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7,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2007 王俊斌,涂真瑜, Post(e)-Pedagogy and Teacher Education: Application of Derrida’s Grammatology., 2007教育改革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2007,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2007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nd Social Solidarity: The Puzzles of the Minimal Aboriginal Race and New Immigrants in Taiwan, 2007
2007 Ecological Cosmopolitan and Civic Education: Taiwan’s Problems Under Globalizing Condition. 33rd Annual Association for Moral Education Conference, 2007
2006 緬甸歷史、多元種族與教育制度發展概述, 東南亞地區教育與華人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中心
2006 教育改革的知識論述與主體建構─以「理想」教師圖像的轉變為例, 教育改革與師資培育, 200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中心
2006 後現代課程研究的方法與工具—建構“Narrative Analysis-QSR N6”整合模式的嘗試, 科技社會中的課程與教學變革學術研討會, 200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2006 市場化有助於社會公平的實現?──論消費社會中高等教育與階級控制問題, 教育公平與社會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Educational Fairness and Social Chan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6, 中國北京師範大學教學學院
2006 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問題的微觀分析--以日月潭邵族為例, 95年原住民族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6,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
2005 論何謂理想公民?─從理論的辯證到課程改革之比較分析, 信息時代的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Moral Education of Youths in the Information Ag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2005, 中國南京師範大學道德教育研究所
2005 文憑消費現象與教育目的論的迷思, 教育哲學研討會, 2005,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2005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McPeck,非形式邏輯以及批判思考的批判的本質導讀, 2005年教育哲學經典研讀會, 2005
2004 德育理念發展的系譜考察與建構--從修身書到九年一貫, 人權與品格教育學術研討會, 2004,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2004 學校本位課程的實踐與轉化──以日月潭地區的人文脈絡與自然生態為例, 南投地區原住民學校本位課程、休閒文化、學習型態、中輟學生、資訊素養與數位落差之研究與輔導研討會, 2004,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育中心暨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2004 N. Rose: Identity, History, History導讀, 教育哲學研討會(93年度第1學期), 2004,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2003 共同責任與普遍倫理奠基的可能性─對Apel先驗語用學的探究與反思, 教育哲學研討會(92年度第1學期), 2003,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2001 論Apel認識人類學及其在教育研究方法上的意義──以學校效能研究為例, 知識經濟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2001, 臺北市
年度 書名
2020 素養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理念的探究與轉化, 素養導向的學與教:概念定義及其批判性擴展,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1-12頁, 2020
2020 素養導向的教師專業發展—教育理念的探究與轉化, 什麼樣的「探究教學」會是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77-98頁, 2020
2020 教學變革:理論與實踐, 第二章:多元文化觀, 師大書苑, 21-38頁, 2020
2020 素養導向課程發展與教學實踐—從領域共備到跨域協作, 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2020
2018 萬壑爭流匯江海:小學社會科課程發展史, 緒論:近五十年來政經脈絡與國小社會科課程發展, 國家教育研究院編譯中心, 頁1-28, 2018
2018 哲學大師的通識教育思想, Martha Nussbaum論人文涵養與「新」博雅教育, 開學文化, 2018
2017 悠遊12愛玩課-素養教學我最行, 台北教育大學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2017
2016 Eco-justice: Essays o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2016, Two faces of eco-justice in Chinese society - De-capitalizing schooling reform for sustainable future., Eco-Justice, pp. 83-96, 2016
2016 新教育哲學, 教育的概念, 五南出版社, 109-130, 2016
2015 新教育哲學, 教育的概念, 2015
2015 台灣師資培育:國家控制與自由市場, 導論:兩種師資培育進路的建構, 2015
2015 Teacher education in Taiwan: State control vs. marketization, Introduction: Two approaches of teacher education, 2015
2014 林逢祺、洪仁進, 教育哲學:方法篇, 在正反思維之間:辯證方法, 學富文化。(具出版前審查制度), 2014
2014 面對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的師資培育挑戰, 專業素養、能力涵育與師資職前課程的再概念化, 2014
2014 續修臺北市志教育志-教育行政篇, 台北市文獻會, 2014
2013 教育哲學:隱喻篇, 教師即文化隱喻的中介者:在現代消費文明與傳統共有文化之間, 學富文化, 2013
2012 李奉儒、蘇永明、王俊斌等編, 教育學與比較教育研究, 認識旨趣、遞迴知識與教育學方法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012 倫理學與幸福人生, 倫理學的三種不同取向、品格的善(德行論道德)、避免犯錯(義務論道德), 學富文化, 2012
2011 李怡樺,王俊斌, 東南亞教育:發展、現況與省思, 新加坡教育發展、現況與省思, 巨流圖書公司, 2011
2011 漂流‧陶養與另類教育, 政大出版社另類教育即人性涵養-Dewey實驗學校簡史回顧 (1896-1903), 2011
2011 Fifty Major Thinkers on Education, R. Morant, De Hostos, Nietzsche, A. Binet, Durkheim., 2011
2011 黃淑玲,林志忠,侯世昌, 綜合高中新興科技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課程運作歷程分析,綜合高中新興科技課程之建構與轉化,綜合高中新興科技課程發展與實踐歷程分析,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2011
2010 當代教育論述的逾越, 解構、非實體倫理與後教育學, 巨流圖書公司, 2010
2010 培養高素質現代國民與世界公民之教育規劃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世界主義與共同責任意識─全球化狀況下的公民教育議題,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2010
2009 面對未來挑戰的教育發展, 生態危機對學校教育的衝擊─落實生態公民素養之可行途徑探究, 學富文化, 2009
2009 面對未來挑戰的教育發展, 生態危機對學校教育的衝擊─落實生態公民素養之可行途徑探究, 學富文化, 2009
2008 林逢祺,洪仁進, 教師哲學, 黑格爾的主僕論與教學的哲學省思, 五南出版社, 2008
2008 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 臺灣政治解嚴以來另類學校的變革, 解嚴以來臺灣教育改革的省思(學富文化), 2008
2008 李怡樺,王俊斌 , 邁向新世紀的東南亞教育, 國族建構-新加坡教育制度發展與現況之探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2008
2007 多元文化論述與在地實踐:臺灣中部地區的原住民族教育, 多元族裔論述與邵語教學意義的探究,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2007
2007 課程與教學哲學:教育哲學評述 (四) , 「McPeck,非形式邏輯以及批判思考的批判的本質」評述, 師大書苑, 2007
2004 教育概論, 教育哲學概述,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004 後現代與教育, 對於啟蒙問題的回答與辯駁--後現代教育積極意函的陳顯, 五南出版社, 2004
2001 哲學概論, 科學的哲學, 學富文化, 2001
2001 馮朝霖, 當代教育哲學, 論詮釋學發展與教育哲學, 學富文化, 2001
計畫類別 年度 計畫名稱 參與人 職稱/擔任之工作 計畫期間 補助/委託或合作機構
研究計畫 2017 因應「先考試後實習」之標準本位實習制度建構 子計畫1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7 教育部委託辦理師資培育法授權訂定「大學設立師資培育中心辦法」、「持國外大學以上學歷申請認定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標準」、「持國外大學以上學歷申請認定修畢師資職前教育課程收費標準」等三規命令研擬計畫 分項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7 新南向計畫-強化與東協及南亞國家合作交流緬甸區域經貿文化及產學資源中心 協同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7 增進師資生之素養導向教學知能-大四生與實習生導航計畫 子計畫2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7 建構12年國教國小社會學習領域教材教法課程模組與數位創新 子計畫1-4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6 為原鄉在地培育師資-原籍師資生部落課程發展 子計畫6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16 以專業發展學校推動師資生教學演示能力檢測 子計畫10計畫主持人
其他 2015 緬甸教育現況與體制外華文學校發展-封閉國度加入世界體系的變化
研究計畫 2016 符應教師專業標準指引之職前實習課程發展 子計畫2計畫主持人
研究計畫 2005 擁抱日月與白鹿有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實踐
研究計畫 2007 高瞻計畫(暨大附中)--子計畫四:無線超媒體應用於綜合高中之課程評鑑研究 黃淑玲,林志忠,王俊斌,侯世昌 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年度 名稱 全部作者
2019 回應十二年國教素養導向的教育專業基礎課程發展與實踐-培育具同理批判思考素養之未來教師(教育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編號PSL1080005,計畫主持人)
2019 文化際素養、公共情感與道德教學方法-M. Nussbaum近期「情緒能力」研究與同理批判思維之教學應用。(科技部專案研究,計畫編號MOST108-2410-H-152 -006 -MY2)(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8 公辦公營國民小學實驗教育與職前師資培育課程之對應發展研究(教育部教育部教學實踐研究計畫,計畫編號PED107075計畫主持人)
2016 想像力、正義感與公共善-世襲資本主義狀況下之教育世代正義問題研究(科技部專案研究,計畫編號MOST105-2410-H-152 -013 -MY3)(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4 臺北市國民中小學校長遴選作業 及其組織運作之合宜性分析(台北市教育局委託研究案)(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3 各國教育研究政策比較研究與我國現況之檢討與改進(II)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 NSC102-2410-H-134-025-)(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蘇永明、王俊斌
2013 Amartya Sen能力取向理論研究與市場社會之教育正義問題探究:效益倫理、先驗公平與能力施為(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 NSC102-2410-H-005-046-MY3)(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2 英國教育研究機構、政策形成、品質指標建構及其與教育實務關係暨國際比較與我國教育研究政策之檢討與改進(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 NSC101-2410-H-134-058-)(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蘇永明、王俊斌
2011 各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與我國「教育研究」之檢討與展望-英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暨各國與我國「學校教育與治理」研究之檢討與展望 (2/2) 蘇永明、王俊斌、姜添輝、詹盛如
2011 「詩性倫理教學論」之建構及其應用研究─能力取向、文學想像與世界公民素養(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100-2410-H-005-009-MY2) (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0 科技時代的責任倫理與生態教育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99年度「發展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整合型計畫「社會科學與管理脈絡中科技與倫理問題之研究」。(計畫編號:100S0602) (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梁福鎮、王俊斌
2010 能力平等、詩性想像與多元正義-「後羅爾斯」倫理教育之研究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98年度「發展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個人型研究增能計畫。(計畫編號:CC99323A) (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0 正義」的多元對話與倫理教 育重要經典選讀(二):在效益論、正義論與能力取向之間 (99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專案計畫主持人))
2010 各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與我國「教育研究」之檢討與展望-英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暨各國與我國「學校教育與治理」研究之檢討與展望 (1/2)(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 NSC98-2410-H-134-013-)(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蘇永明、王俊斌、姜添輝、詹盛如
2010 《續修北市志‧教育志-教育行政篇》纂修計畫。(分篇主持人暨撰稿人)
2009 Martha Nussbaum詩性倫理及其教學應用之研究
2009 Amartya Sen「能力理論」之研究──後資本化狀況及其倫理教育問題. (國立中興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中心98年度「發展一流大學及頂尖研究中心計畫」個人型研究增能計畫。(計畫編號:NCHURCHSS-98-02-13)(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9 「正義」的多元對話與倫理教育重要經典選讀 (一) (98年度教育部辦理補助人文社會學科學術強化創新計畫。(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9 各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與我國「教育研究」之檢討與展望--英國「教育研究」發展評析暨各國與我國「學校教育與治理」研究之檢討與展望 (I)(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 98-2410-H-134-013-)(專案計畫共同主持人)
2009 Chet A. Bowers生態正義教育學之研究與實踐(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98-2410-H-005-004-MY2)(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8 Jacques Derrida解構教育學之研究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97-2410-H-260 -039 -)(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7 生態思維、人性涵養與教育實踐 (中央研究院2007年第1梯次獎勵國內學人短期來院訪問研究計畫。)
2007 Martha Nussbaum思想及其德育意涵之研究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 96-2413-H-260-009-) (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5 系譜學、主體化與道德教育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 94-2413-H-260-006-) (專案計畫主持人)
2004 全球化與普遍倫理奠基的可能性──論先驗語用學及其德育意涵 (國科會專案研究,計畫編號:NSC93-2413-H-260-004-) (專案計畫主持人)
國家 學校名稱 系所 學位
臺灣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研究所 博士
服務機關名稱 單位 職務 期間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科技研究所 所長 2021.08 ~ 迄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學習與教學國際碩士學位學程 主任 2020.08 ~ 2021.0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科技研究所 教授 2017.02 ~ 迄今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師資培育暨就業輔導中心 主任 2014.08 ~ 2020.07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科技研究所 副教授 2014.08 ~ 2017.01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專業碩士學位學程 兼任副教授 2013.09 ~ 2014.06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課程與教學科技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2013.09 ~ 2014.06
國立中興大學 教師專業發展研究所 副教授 2008.08 ~ 2014.07
國立暨南大學 課程教學與科技研究所 副教授 2007.08 ~ 2008.07
國立暨南大學 教務處課務組 組長 2006.02 ~ 2008.07
國立暨南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行政組 組長 2003.08 ~ 2006.01
國立暨南大學 師資培育中心 助理教授、副教授 2003.08 ~ 2007.07
臺北市立師院 初等教育學系 兼任講師、助理教授 2001.09 ~ 2005.01
國立政治大學 教師研習中心 兼任講師、助理教授 2000.07 ~ 2001.08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進修部 兼任講師 1999.07 ~ 1999.08
類別 年度 獎項名稱
校內榮譽 2021 2021學年度教育部補助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 (學術研究類)
校內榮譽 2020 2020年度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校內榮譽 2020 2020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優良教學著作獎
校內榮譽 2019 2019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獎勵
校內榮譽 2019 2019年12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海外教學實習貢獻獎
校內榮譽 2019 2019年度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校內榮譽 2018 2018學年度教育部補助特殊優秀人才彈性薪資 (學術研究類)
校內榮譽 2018 2018年度中華民國教育學術團體服務獎(臺灣教育社會學會)
校內榮譽 2017 2017年度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校內榮譽 2017 2017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獎勵
校內榮譽 2017 2017年12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海外教學實習貢獻獎
校內榮譽 2016 2016年度科技部獎勵特殊優秀人才
校內榮譽 2016 2016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獎勵
校內榮譽 2015 2015年度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獎勵
校內榮譽 2015 2015年12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競爭型計畫貢獻獎
校外榮譽 2013 2013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12 2012國立中興大學100年度通識教學特優教師
校外榮譽 2012 2012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11 2011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10 2010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09 2009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08 2008年度國立中興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07 2007年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07 2007年度中央研究院第1梯次獎勵國內學人短期訪問研究
校外榮譽 2004 2004年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學術研究獎勵
校外榮譽 2003 2003年中華民國斐陶斐榮譽學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