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學期初任所長,便遇上系所評鑑以及學術研討會,一方面雖是為在短期內完成準備而兢兢業業;另一方面,也整理了前兩任所長所完成的各項成就:所務方面, 有日間班與在職班的成立,各種研討會的舉辦,遠距教學課程的開課,電腦及各項設備的設置更新;在老師方面,主要是研究計畫、論文發表、與數位教材製作;學 生方面,則是歷年來實做成果、競賽表現、與論文發表。
這些成果的背後,都是靠著前任兩位所長、所有老師學生日以繼夜的投入,才逐步累積出來的。但是,我們還想要繼續進步,目前最大問題是,所上師、生的負荷都 幾乎已達頂點,要如何在績效表現上繼續成長?因此,在第一學期結束後,所上老師們曾一起思考一個困難但非常重要的問題:
什麼樣的策略,能在不增加老師以及學生負擔的前提下,讓未來的表現更加提升?
這個問題最難的地方,就是「要提升績效、又無法再增加負荷」。要達到這個目標,需要的不僅是埋頭苦幹的精神,還要找出有效的策略,才可能實現。因此,所上 的老師們在學期之中,就開始做一些策略的發想;學期結束後,又齊聚討論,做進一步的腦力激盪。目前我們的第一步,是先從現有的成果中,找出可以強化績效的 方法,以下是目前在考慮的幾個方向:
一、將資訊實作成果精緻化,以競賽為目標
思索這個問題的出發點,是學生花了很多的時間製作網頁、教材等數位內容,如果沒有競賽成果的「加持」,就只是一份作業(這類系所誰沒有一堆作業?),難以成為學生個人的績效。是否能在二下增加一門選修課,進一步指導學生將二上的成果精緻化,參加競賽?
經過幾次零星的反覆討論,慢慢將二下競賽作品的構想,從一人作品、修正為小組(二上課程仍維持個人作品);從一位老師的技術指導,加入藝術系郭老師協助美 感設計。另外還可能邀請相關內容專家,提供建議,讓作品結合不同專長學生,由老師從技術、藝術、及內容各方面加入指導。如果可以得獎,相信對畢業後升學、 就業,會有一定的幫助;如果本所學生能夠逐年有所表現,相信更能吸引好的學生來本所就讀,形成良性循環;對老師來說,只是針對以完成作品合力強化,也不會 造成過大的負擔,希望能成為一種「提升績效、不增負擔」的策略。
二、擴展並深化系所專業發展方向
所上目前已提供完整的基本課程,像是程式設計、電腦美術、非線性剪接、界面設計等,為學生準備了良好的基礎能力。但是,這些能力還需要最後的臨門一腳,表 現在特定的領域上,才容易讓學生畢業後,在職場上獲得認可。在過去,學生結合教學設計的理念,參與各級政府舉辦的多媒體教材競賽的獲獎,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目前思考的,是如何在學生已有的基礎上,擴大應用範圍?例如,如果能邀請廣告設計的教授開設課程,在學生的程式、美術、界面基礎之上,協助指導有意從 事網路廣告設計的同學。這樣的想法如果可以實現,對學生而言,意味著更多的選擇;對所而言,有更廣的發展領域;對現有的老師而言,可以減輕現有授課與指導 學生的負荷,有更多的心力可以放在研究計畫與論文發表。但這個部分還需要老師、同學們一齊尋找適合的方向與適當的人選,才能讓這個理想實現;再結合上面提 到競賽取向的目標,將是三方皆贏的局面。
三、與企業合作
我們所原本在課程中就有相關企業的參訪等活動及內容,但同樣的,希望能夠加深內涵並對師、生產生實質的績效。這個想法曾在暑假和老師交換意見,也曾向其他 有相關經驗的系所探詢。其實最初的發現是:如果我們想直接採用其他系所的作法,以本所的條件來說,投資時間太多,回收績效有限,並不適合。但是在進行討論 後,發現其實有不同的合作模式,我們可以考量自己的條件,發展出不同的合作模式,未來還會繼續討論,讓雛形成為可行的策略。
這裡最重要的並不是上面的策略本身,因為一旦有部分的策略目標實現,就代表系所的內在條件已經有所改變,因此又會需要更新的策略。此外,外在環境也一直在 改變、永遠不應滿足於現狀。經過這一串討論的過程,我個人認為最有價值的應該是,在我們所上,可以透過討論,激盪出許多好的想法。在以上的例子中,沒有一 個策略是從一開始就非常完整、有的甚至連可行性都要打問號,但是經過一次又一次的激盪,輪廓就愈來愈完整;也唯有不斷的挑戰自我,才能一直維持競爭力。
在此我衷心希望,除了老師之間的討論,所上的學生及畢業校友是不是也能提供策略,或是告訴我們你有興趣的相關領域?例如,還有沒有什麼領域,是在同學有這 些基礎訓練後,只差一步就能發揮成果?或是上面提到的網路廣告,有沒有相關領域畢業的同學或校友,可以給所上老師一些意見,甚至協助邀請這些老師來所上幫 助我們的學生?(要找好的老師真的不容易)不用擔心你的想法不夠成熟、完整,因為老師們的想法,也是靠著不斷的激盪,才一步一步發展出來的。所以別擔心, 只要有個好的點子,不妨提出來讓大家一起把它變成策略吧。
面對這些挑戰,對所上的師生來說確實不輕鬆。在去年新生座談的時候,我曾經提到,雖然所上的課業負擔沈重,但是希望大家不要放棄自己過去在生活上已建立的 喜好與品味。在教育科技的專業領域以外,保持自己對生活的興趣,不要因為沈重的工作而退縮;如果你還沒有自己的嗜好,希望來我們所除了學位之外,可以因為 同伴的影響,發現生活的樂趣。在教育科技的專業裡,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再把自己生活上的領悟,帶進專業,然後全力投入,才容易在專業上有更好的表現。
最後,謹以昇陽公司總裁麥里尼的話與大家共勉:
「要贏,但也要享受工作;
努力工作,再好好的玩,最後要贏。」